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5分)
1.(15分)阅读回答各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______,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______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_____.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______深沉;可能会丙_____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nuò)大 | 杂揉 | 五方杂处(chǔ) | 目不瑕接 |
B.偌(ruò)大 | 杂糅 | 五方杂处(chǔ) | 目不暇接 |
C.偌(nuò)大 | 杂揉 | 五方杂处(chù) | 目不暇接 |
D.偌(ruò)大 | 杂糅 | 五方杂处(chù) | 目不瑕接 |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 | 深厚 | 沉湎 |
B.浩瀚 | 雄厚 | 沉湎 |
C.浩荡 | 雄厚 | 沉醉 |
D.浩瀚 | 深厚 | 沉醉 |
(3)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言以蔽之
B.生机勃发
C.柳暗花明
D.不知所以
二、基础知识,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令人讨厌的广告不断插入,虽然制作得美轮美奂,但时时打断人的兴致,终究让人不胜其烦。
B.陶渊明早年几度出仕,后因为不满政治黑暗而走上归隐之路,过上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D.续作虽然演员阵容比前作更豪华,编导团队也更强大,剧情却一般,整体成绩差强人意。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世上不乏妄人,编造《坐花》《志果》等书,汗牛充栋,几可自成一库,则亦听之而已。
C.如果因有人被火烧死而放弃用火,那人类现在可能还在过着茹毛饮血、树栖穴居的原始生活。
D.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30万中国人,手段之残酷,行为之恶劣,骇人听闻。
4.(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代表作品有《红烛》《死水》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二、课内文言文(15分)
5.(3分)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学不可以已(停止)
②而绝江河(断开)
③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性)
④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⑥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⑦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⑧于其身,则耻师焉(以……为耻)
⑨圣人无常师(平常)
⑩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A.①③⑤⑦⑨B.①②⑥⑧⑩C.②④⑤⑦⑨D.③④⑤⑧⑩
6.(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谓功业可立就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句读之不知
C.齐人固善盗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于是信孰视之 孰能无惑
7.(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学而大遗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8.(3分)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单衣见啮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C.惑之不解
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9.(3分)对下列两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曲中规 ②用心躁也
A.①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 ②使用心思浮躁
B.①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 ②(是)因为心思浮躁
C.①它的弯度中规中矩 ②使用心思浮躁
D.①它的弯度中规中矩 ②(是)因为心思浮躁
三、古诗文默写(20分,每空1分)
10.(20分)补写有关句子:
(1)千百年来沧海桑田,真挚的情意却总能穿越时空,传达出感人的力量。礼轻却情重,令我们想起《静女》中的感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远离故土,便难免哀伤,《采薇》中景情之乐哀让人思量:“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志向一致,《无衣》中的诗句脱口而出:“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说愁,便想起李煜在《虞美人》中的名句“ , 。”赞美青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搏击长江水的语句激荡人心:“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2)《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
(3)求之不得, 。 , 。(《关雎》)
(4)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5)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语句“ , , , ,如是而已”,其内涵指向大体是一样的。
11.(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鲍之交
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注】①召(shào)忽:齐国公子纠的臣子。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与鲍叔贾 | 贾:做买卖 |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不肖:不贤德 |
C.吾尝三战三走 | 走:走路 |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 多:赞美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管仲者,颍上人也”:判断句
B.“任政于齐”和“子孙世禄于齐”:两个“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鲍叔终善遇之”和“管仲之谋也”: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以……为”是“把……看作”的意思
(3)对下列句子大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
B.分财利,多自与 分财利时,常常自己多拿一些
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国君追名逐利
D.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功名未能显耀于天下而感到羞耻
(4)根据文意填空:
管仲虽是贤者,但没有鲍叔牙的 贤、 贤、 贤(每空填1个字的动词),他也难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5)用“/”给下面文段划线部分断句。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 之 初 为 霖 雨 之 操 更 造 崩 山 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选自《列子•汤问》)
五、跨文本阅读理解(共35分)
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释】①这是杜甫晚年离开夔州,漂泊到长江、汉水交汇地区所写的诗。②老马不能长途跋涉、日行千里,但其经验智慧尚可用。
(1)中国古诗词语言精炼而含蓄丰富,同一个词语从不同角度体味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腐儒”这一自称中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下列对“腐儒”所包含的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嘲自贬B.自赏自负C.自伤自怜D.自高自大
(2)有人评价此诗到“落日”二句情感突变,“壮心斗(陡)发”。请结合前三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13.(3分)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
我就像是一朵云,一朵
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
我就是光,轻灵的一球
往远处飞,往更远的飞
什么累赘,一切的烦愁
恩情,痛苦,怨,全都远了
﹣﹣徐志摩
此诗和杜甫的诗歌都运用了“云”这一意象,请比较两首诗中的“云”在形象特征上的异同,并简析两位作者借助“云”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4.(18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
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在任何地方“乌云bì 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丙】“xīxī 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⑤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真正的多数人,也似乎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⑥一个人若乐意在地下爬,以为是活下来最好的姿势,他人劝他不妨站起来试走走看,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梁来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⑦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诉我们云南,除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卢先生摄影的兴趣,似乎就在介绍这种美丽感印给多数人,所以作品中对于云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素朴而亲切,作品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的。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shí 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像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
⑧我们的眼光注意到“出路”、“赚钱”以外,若还能够估量到在滇越铁路的另一端,正有多少鬼蜮成性、阴险狡诈的敌人,圆睁两只鼠眼,安排种种巧计阴谋,预备把劣货倾销到昆明来,且把推xiāo 劣货的责任,派给昆明市的大小商家时,就知道学习注意远处,实在是目前一件如何重要的事情!照相必选择地点,取准角度,方可有较好效果。做人何尝不是一样。明分际,识大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要知道,哪一件事,哪一种行为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呢?哪容许我们松劲儿!
⑨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选自沈从文同名散文,有删节)
【注】①法币: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
(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注音处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俨yǎn然 | 脊jǐ梁 | 纤qiān巧 | 市侩guì | 蔽 | 熙熙 | 腐嗜 | 推销 |
B.俨yān然 | 脊jí梁 | 纤xiān巧 | 市侩kuài | 敝 | 稀稀 | 腐蚀 | 推销 |
C.俨yǎn然 | 脊jǐ梁 | 纤xiān巧 | 市侩kuài | 蔽 | 熙熙 | 腐蚀 | 推销 |
D.俨yān然 | 脊jí梁 | 纤qiān巧 | 市侩guì | 敝 | 稀稀 | 腐蚀 | 推消 |
(2)“这些人其所以热衷于习经济、学会计,可说对于生命无任何高尚理想,目的只在毕业后能入银行做事。”这句话放在第④段的哪个位置最合适
A.放在甲处
B.放在乙处
C.放在丙处
D.放在丁处
(3)下列对文章第②③两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作者从云的色彩、云的形态、云的风度几个层面,多角度地写出了云的地方性特征。
B.第②段中,作者在描写南部的云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人的性格和特点,生动可爱。
C.第③段中,作者将云南的云比作一幅水墨画,主要是为了凸显云南的云以乌云为主,爱下雨的地方特点。
D.第③段中,作者描述赵松雪的画作《秋江叠嶂》意在说明云南的云有时虽如浓墨一般黑,但却依然秀美。
(4)结合上文的内容,解释第⑦段中“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的具体含义。
(5)文中最后一段说:“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请你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沈从文的深思都有哪些内容?请分条列举。
(6)杜甫写:“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徐志摩写:“我就像是一朵云,一朵/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
我们的同学也写:“爬上田地边的一棵歪脖树,两腿夹住树干,就这样坐着,看着蚂蚁被我堵住路急得团团转,听那蟋蟀或是蝉的鸣叫,坐在这里就能看清整片玉米地。整个世界都是静止的,偶有不知形状的云飞过。”
就如沈从文所说:“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在生活中,当你抬头看云时,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思,令你悟到了怎样的哲理呢?请你以“云”为题,写一首小诗(不超过5行)。
要求:①必须表现“云”的某一种特点。②有明确的情感指向。③构思新颖,表达流畅。
六、作文(50分)
15.(50分)作文:
现代都市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我们仍旧向往山水。古人乐山乐水,今人每逢假期,便渴望走进山水之间,纵逸耳目,驰骋胸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山水带给我们的惊喜;“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山水带给我们的震撼:“憩石挹飞泉,攀林擎落英”,是我们被山水唤醒的淘气与天真。
凝视山水,会感到幸福;征服山水,则激发豪情;行走于山水之间,我们的精神得以安顿,我们的襟抱也得以舒张。
请你以“行走山水间”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5分)
1.(1)A.“偌大”中“偌”应读“ruò”;“杂揉”中“揉”应写作“糅”;“目不瑕接”中“瑕”应写作“暇”。
B.正确。
C.“偌大”中“偌”应读“ruò”;“杂揉”中“揉”应写作“糅”;“五方杂处”中“处”应读“chǔ”。
D.“五方杂处”中“处”应读“chǔ”;“目不瑕接”中“瑕”应写作“暇”。
故选:B。
(2)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此处形容王气,应选“浩荡”。
深厚:(感情)浓厚;雄厚:(人力、物力等)充足。此处指历史的厚重,应选“雄厚”。
沉湎: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等方面),不能自拔;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此处指陶醉其中,是褒义词,应选“沉醉”。
故选:C。
(3)A.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使用正确。
B.生机勃发:指植物生长初期,长势旺盛、茁壮的意思。引申为生命力旺盛。使用正确。
C.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此处用于“民众舞台”,对象使用错误。
D.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使用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C。
(3)C。
二、基础知识,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
2.D
【解答】A.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用于广告制作,使用对象错误。
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意为田园生活,错误。
C.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此处感情色彩误用,错误。
D.差强人意:指尚能使人满意。使用正确。
3.A.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不能用于形容与书之间的关系,错误。
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此处使用正确。
C.茹毛饮血:指处在没有开化的状态。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使用正确。
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用正确。
故选:A。
4.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应是王安石。
二、课内文言文(15分)
5.【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解答】①正确。②绝:渡过。译文:但是能横渡江河。③正确。④正确。⑤正确。⑥无:无论。译文:因此无论高贵还是低贱。⑦正确。⑧正确。⑨常:固定的。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⑩正确。
故选:D。
6.A.就:靠近;完成。
B.知,通“智”,智慧;知道。
C.固:都是“本来”的意思。
D.孰:通“熟”,仔细;谁。
故选:C。
【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7.【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解答】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
B.之:代词,它;助词,取独;
C.焉:兼词,于此;代词,哪里;
D.于:均为介词,比;
8.
A.定语后置句,定语“利”修饰名词中心语“爪牙”,“强”修饰名词中心语“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C.宾语前置句,“惑”作动词“不解”的宾语前置,译文: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被秦国大将王翦给杀了。
故选:D。
【点评】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9.【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解答】①“其曲中规”中的“中”是符合的意思,“规”是圆规的意思,排除CD两项。②“用心躁也”的“用”是因为的意思,排除AC两项。
故选:B。
三、古诗文默写(20分,每空1分)
10.故答案为:
(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遏飞舟(重点字:贻、遏)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重点字:沃)
(3)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重点字:寤寐)
(4)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重点字:驽)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重点字:术)
11.(1)C.走:逃跑。句子译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
(2)C.鲍叔终善遇之: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之:代词,他;管仲之谋也:这都是管仲的智谋。之:结构助词,的。两个“之”用法和意义不同。
(3)C.三:多。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应为: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
(4)本题是对鲍叔牙贤能品质的概括。根据“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概括出知贤;根据“鲍叔遂进管仲”概括出举贤;根据“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概括出让贤。
(5)划线句的翻译是:有一次,伯牙漫游到泰山北麓,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一时悲起,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是一句状语后置句,在“阴”后停顿。“暴雨”是“逢”的宾语,在其后停顿。“心悲”主谓短语充当完整句子,独立成句。“初为霖雨之操”与“更造崩山之音”结构对称,各为一句。最后的断句是: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答案:
(1)C
(2)C
(3)C
(4)①知(进)②举③荐(让)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参考译文:
管仲,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也为他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第(5)题参考译文:
有一次,伯牙漫游到泰山北麓,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一时悲起,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立即就悟透其中旨趣。于是,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的鉴赏力!您心里想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如何能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点评】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具体方法有一、读文段,通文意。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
五、跨文本阅读理解(共35分)
12.(1)本题“腐儒”一词,意思是迂腐的老儒生。“乾坤一腐儒”,意思是,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可见,“腐儒”饱含着作者的“自鄙而兼自负”的复杂感情。没有自高自大。
故选D。
(2)首先分析评价句的内涵,“壮心斗(陡)发”是说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再理解“落日”两句的意思,结合前两联分析情感的变化。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颔联二句紧扣首句,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答案:
(1)D
(2)前两联写了作者漂泊远方、寂寞孤独的境遇,但从此句起情绪转为豪壮;这两句写:落日行将西沉但自己报国壮心没有消磨,秋风扑面吹来却感到自己多病的身体正走向恢复。“落日”、“秋风”多给人以衰暮、萧索之感,但作者表现的却是报国壮心和生命活力。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13.
从意象特点看,两首诗写的“云”都是一片(或单独)、飘往远方的(或远、飘浮);现代诗中的“云”多了纯洁、轻盈的特点。
从情感上看,古诗用一片远在天际的云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远离故土的孤寂;现代诗用一片纯洁、轻盈、飘往远方的云表达了渴望超越现实、自由自在的超然。
14.(1)A.纤,应读xiān;侩,应读kuài;腐嗜,应写作“腐蚀”。
B.俨,应读yǎn;脊,应读jǐ;敝,应写作“蔽”,稀稀,应写作“熙熙”。
D.俨,应读yǎn;脊,应读jǐ;纤,应读xiān;侩,应读kuài;敝,应写作“蔽”,稀稀,应写作“熙熙”;推消,应写作“推销”
故选C。
(2)“这些人”指的是热衷于习经济、学会计的学生,根据丙处上句“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可知,“这些人”指的就是商学院的学生。应放在丙处。
故选C。
(3)C.“凸显云南的云以乌云为主,爱下雨的地方特点”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可见为了表现云南云的独特的美。
故选C。
(1)C
(2)C
(3)C
(4)第一个“这么”指的是人人都在追逐金钱利益的社会状态;第二个“这么”指的是人们面对困难当头却只顾眼前自身利益,缺少高尚理想、家国情怀的精神状态。
(5)①云南的云是极美丽的,非常动人,我们要学会关注身边美好的事物,要培养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我们不能只顾追名逐利,要挺起脊梁做人,要有伟大的理想和目标。②照相要选择地点,看角度,做人也一样,要学会看向远处,明分际,识大体/心中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要关注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6)
云
你可曾透过窗子看云
一半被屋檐遮去
另一半
住进心里
你的亦或我的